当前位置:云南爱米家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资讯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依然怀念《大明宫词》?
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依然怀念《大明宫词》?
2022-07-08

“太平公主偷跑出宫,逛到长安夜市。

人群中,她掀开了一具昆仑奴面具,看到了薛绍。

这是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与薛绍初遇的情景。

就在近日,薛绍之墓被发掘,引得一众路人又怀想起了当年观剧时的种种心动与痴迷。

二十年过去了,为什么依然有人记得这么一部电视剧,依然愿意不断回味并将其转化为一种

时光记忆?

它为何如此动人?

如今的国产电视剧又为何难以超越它所创下的成就?

文 | yuyu

01 / 电视剧的精致样板,

电视辉煌时代的产物

薛绍墓的发现让人们又怀念起了《大明宫词》中的经典片段:周迅饰演的小太平在上元灯节揭开了薛绍的面具,一见难忘,从此开始了爱恨交织的关系。这当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可这段关系所带来的浪漫爱情和纠葛欲望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刻也因此定格在中国的影视剧史上。

随着前些年陆续发掘了安乐公主墓志、武三思墓石、李重俊墓、上官婉儿墓。至此,网友戏称:除了太平公主和韦皇后,《大明宫词》中主要人物的墓葬均已被发现。

《大明宫词》是中国荧屏上难得一见的佳作,因服装精美、台词华丽、情节传奇广受好评,被拥趸封为“神剧”。该剧以武则天和太平公主这对唐代历史上的传奇帝王母女为主角,薛绍则是两人关系的一个重要关键人。时至今日,在B站、爱奇艺等网站上,这部已经无法提供高清介质的作品热度却依然不减。

《大明宫词》放在今天似乎颇有一些不接地气,制作者将大量的心思花费在对风格的营造上,其台词语言过于诗化,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而故事虽然有奇情等商业元素,但推进缓慢,叙事留白很多,对普通观众不够友好,设立了一个观看的门槛。

高度的形式感是《大明宫词》独树一帜的地方,由于导演李少红属于第五代,这部作品也体现了第五代导演整体的形式主义倾向。该剧一反当时国产剧普遍的粗制滥造,用电影的手法制作电视剧,提高了作品的美学价值。

当年的李少红与周迅

如果说,一般的影视剧都是以叙事作为绝对中心的,而这部剧则处理了大量的闲笔,拍摄了不少空镜和具有很强表意功能的镜头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和烘托氛围。《大明宫词》是写意而非写实的,它不还原历史,而是极力在形式上将唐代的诗意和华丽表现出来。人物形象其实并不符合历史描述,但配合叶锦添的服装设计,具有极强的形式美感。

在当年,这种欧化的宫廷剧居然也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接受,甚至有人评价其散文化的语言,和大段大段的旁白都很精彩,能间接提高观众的品位。应该说,这部剧放在今天依然具有前卫性。

《大明宫词》不仅在视觉上很具有形式感,结构上也是如此,可以说,这是一部戏剧感很强烈的作品。故事以太平的视角展开,以老年的她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和总结为叙事方法。因此在故事的推进中会产生一些间离效果,甚至会阻碍观众对剧情的沉浸感受。可以这么说,《大明宫词》所做的就是一定程度上挑战观众,甚至引领观众,一扫当时僵化的电视美学。

太平公主和薛绍

这部剧有着清晰的定位,显然这是一部拍给都市观众,甚至是城市中产观看的文化产品。彼时,城市化的进程非常迅速,这让大家在内心深处渴望更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加之整个文化界和知识界的右转,对西方化的风格有着特殊的热情。中国的电视行业也正进入一个快速兴盛的时期,对创作的宽容度很高。综合各种因素,《大明宫词》就应运而生了。

可以这么说,2000年前后是中国电视剧最好的年代,也正是中国电影最差的时代,当时电影院相继倒闭,大众文化在那些年迅速崛起。以《大明宫词》为代表的电视剧作品所点燃的怀旧情绪实际上也是对时代的怀念。当国产剧从精致严肃到越发低幼和反智;当我们看剧的方式从守着电视机到不耐烦地倍速观看;当短视频替代了深度阅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怀念那个属于经典的最后辉煌。

02/ 残酷历史的当代书写,历史人物的浪漫想象

薛绍在唐代历史上本是个小人物,在史书上并未留下太多笔墨,但是因为二十年前的一部电视剧,这个人物(由台湾演员赵文